【走进中科院】2024年“走进中科院”——广州小分队

发布人:李若萌 来源: 发表时间:2024-03-19 点击:

(通讯员 粟延)2024115-17日,李四光学院和地球科学学院共29名学子在李四光学院辅导员李若萌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广州,走进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我校的滨海研究院,开启了为期三天的交流之旅。

15日上午,同学们准时到达广化所标本楼308室,由广化所人事教育处陈智强处长首先为大家介绍广化所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生培养方式。

图1.陈智强处长为大家介绍广化所相关情况

接下来,由三位来自不同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为同学们介绍了各自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并做简要的学术报告。同学们认真学习老师们的报告内容,并在报告结束后积极与老师们进行交流互动,展现了地大学子的好学精神。

图2. 广化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田辉副主任做报告

 图3.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林莽研究员做报告

4 .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陈华勇副主任做报告

 

 

图5.同学们与中科院老师们互动交流

下午两点,同学们又开始了此次广化所的学习之旅。首先,由张国华研究员为同学们介绍“污染物的环境过程与效应”。介绍了不同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演变过程,并揭示了电子垃圾拆解区沉积物中的高污染特征,发现电子垃圾直接影响的沉积物中PCB浓度高出他区域几个数量级。

 图6.张国华研究员为同学们作报告

接下来,由邓阳凡研究员为同学们做“地幔柱的地球物理响应”报告,邓老师从地幔柱假说的发展历程开始展开今天的报告,指出了研究地幔柱的意义和地球物理响应,并展望了未来聚焦的研究方向等。

图7.邓阳凡研究员为同学们作报告

最后,由陶奇研究员为同学们做“火星古气候与环境演变的类比研究”报告。陶老师介绍了含水矿物是火星地质与环境演化的窗口,研究碳酸盐结核对于推断古气候的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图8.陶奇研究员为同学们作报告

下午三点,在陈智强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访了广化所二次离子质谱实验室、高温高压实验室、软x射线-拉曼-扫描电镜实验室等六个实验室,初步学习到了研究所的研究内容和工作环境,此次参观实验室不仅开拓了同学们的眼界,更激发了同学们对科研的兴趣。

 

图9-10.同学们参观广化所实验室

116日上午八点半,同学们乘车前往日本高清大片免费放未删减版滨海研究院,开始了第二天的走访活动。在滨海研究院首先由老师们为我们介绍了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方向,并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图11.同学们赴地大滨海研究院参观学习

 随后,同学们乘车前往广州南沙规划展览馆进行参观,在这里同学们可以一览南沙区近五十年的发展历史,从清朝起这里就是重要的贸易港口,到如今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枢纽,打造了半小时交通圈,南沙区正在逐渐朝着规划中的道路发展。

图12.同学们在广州南沙规划展览馆进行参观

至此,为期两天的走访活动圆满结束。本次走访活动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提前学习到了研究所的工作和学习方法,激发了同学们对于科研的兴趣,相信对于同学们日后的本科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以下是部分同学本次交流的心得体会:

 何禹豪:在参观中国地球化学研究所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这一科研机构的卓越成就和前沿研究的深度。首先,了解研究所的成立和发展历程让我对其背后的努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个机构的创立必然经历了无数科学家的辛勤努力和对地球化学领域的深刻洞察,才得以取得今天的卓越成就。

在听取研究前沿的课题报告时,我被介绍的课题的深度和复杂性所震撼。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探索地球化学领域的前沿,不仅要面对自然界复杂多变的现象,还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这不仅需要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

参观研究所实验室更是让我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研究的现代化和高度专业化。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精密的实验操作让我感受到科学家们对研究工作的严谨态度和精湛技术的应用。实验室里弥漫着一种严肃而富有活力的氛围,让人深感这里正是科学探索的沃土。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地球化学研究所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引领地位,以及科学家们在探索未知领域中的辛勤付出。这次经历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更加珍惜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期待未来能够见证更多关于地球的奇妙发现。

赵讯:此次中科院之行,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广州的天气也是十分温暖,十分宜人。

各位老师博学多才,将地学前沿科技成果向我们娓娓道来。他们平易近人、风趣幽默,让我感受到了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的宜人的生活、科研环境。也让我对能在这里进行科研工作的学长学姐感到羡慕。

实验室内的各种器械也令我大开眼界,从质谱仪到液压机,从电子探针到碳14测量仪,我见到许多科研利器。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名光荣的科学研究者,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献上地质人的一份力。

刘子豪:本次中科院走访,我不仅了解了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面向大学生的招生政策和方案,而且得到各位老师对自己专业的介绍。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林莽和邓阳凡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关于研究的深刻理解,有幸聆听老师们的经验,我受益匪浅。本次中科院走访,拓宽了我对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认知,也增加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希望有机会可以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并投身于科研事业中,为国家的科学进步增添自己的力量。

黄锐骐:在这次参观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活动中,我深感地学研究的魅力和挑战。

首先,我被研究所的实验室的设施和科研环境深深吸引。这里的实验室设备在全国,科研人员们专注而热情,整个研究所充满了探索和创新的气氛。我能够感受到科研人员对地球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在听讲座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广化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能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如污染防治、页岩气等资源开发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次参观让我对地球化学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感受到了地学研究的魅力和挑战,也更加敬佩那些为地学事业不懈奋斗的科学家们。

胡清泉:参观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深化了我对地球科学的认识。首先,研究所的先进设施和科学研究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验室里排列着一排排精密的仪器,每一台仪器都承载着科学家们对地球化学未知领域的探索和研究。

在参观过程中,我有幸听取了几位研究员的介绍,他们对地球化学的深入了解和对科学研究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我。他们讲述了地球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重要作用,让我认识到这个学科不仅是理论研究,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此外,我还对研究所承担的各项科研项目感到兴趣。这些项目涉及地球内部化学过程、环境污染治理、可持续能源开发等多个方面,展示了地球化学研究的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地球化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我将会珍惜这次经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去。

邓文轩:参加与广州中科院地化所联合举办的“走进中科院”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且令人难忘的经历。在这次活动中,我和班上的同学们有幸参观了中科院地化所,并聆听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报告。

报告中提到的地球化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答人是从哪里来的,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启示我意识到地球化学的重要性和广阔的研究领域。我们能够探索和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这对于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探索地球未知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这让我对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参观中科院的实验室是一次令人眼界大开的体验。我见到了许多先进的实验仪器,如质谱仪、同位素探测仪等。这些仪器的精密和先进让我惊叹不已。通过实际观察,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科学研究中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这让我明白科学研究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和精确的测量手段。

此外,这次活动还让我有机会品尝了广州的美食。广州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我有幸在活动结束后品尝了当地的特色菜肴。无论是叉烧包、煲仔饭还是广州的小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味觉记忆。这不仅是对口腹之欲的满足,更是对广州文化和人情味的感受。

总的来说,参加“走进中科院”活动是一次充实而有意义的经历。通过聆听报告和参观实验室,我对地球化学研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同时,感受广州的美食文化更增添了愉悦的体验。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更加热爱科学研究,也让我对广州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我相信这次经历将对我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张晨曦:此次广州地化所的旅行我非常难忘。我不仅领略了广州的民俗风情,品尝了广州的特色美食,见证了广州的早茶文化,还参加了广州地化所的一系列课题报告并参观了满足不同要求的实验室。在聆听报告的过程中,我增长了见识,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和倾听老师对于同学提出问题的耐心解答的过程中,我拨开疑惑的乌云,心中的真理愈发明确。在参观实验室的过程中,见证了精密的实验仪器,听着老师介绍不同仪器的使用方法,在什么时候使用,应用在什么样的场景中。所有的内容都让我感觉十分新鲜,同时让我意识到我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刘梓骐参加了本次走进中科院活动,在过程中收获良多,首先了解到研究所的基本环境,例如住宿环境,科研环境,学习氛围,然后对研究生的生活有了基本了解,比如待遇以及工作内容,在此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老师的热情,在听报告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老师的基本研究方向,也知道了研究的重要,经历了这次活动,我对以后的学习内容有了具体方向,对于学习有了更多的热情。

周小康:在本次参观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地化所研究范围之广泛,他们主要涉及到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行星科学和地球物理学。在众多的学科中,我偏向于喜欢环境科学与工程,所以田辉老师关于环境方面的讲解和张国华老师关于污染物的环境过程与效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后续参观各类实验室的过程中,各类昂贵的仪器和良好的科研环境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每个不同的讲解员都拥有各自的风采,不变的是,他们对我们的热情以及对地球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这次来到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参观学习,让我对我的专业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也给了我一定的前进方向和目标。

李祯:广州的冬天没有刺骨的寒风,温暖的阳光洋洋洒洒打在身上,我们就这样在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开启了为期两天的“走进中科院”活动。

我们了解高过成熟度页岩气的赋存机理,思考地球化学研究如何解答人类的终极困惑,学习地幔柱的地球物理响应,领略火星古气候与环境的演变……我们还参观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看着电子屏上一条条数据曲线,听着老师们一句句细致讲解,我总会情不自禁感慨,科研的魅力总是令人心驰神往。

活动时间虽然不长,但足以令人收获颇丰。期待与广州地化所的下一次相见。

李启隽:经过两天的走访,我对地球化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首先是对研究所的研究环境,总体以纯粹的学习研究为主,相较大学稍显沉闷,但学术资源充足。另外我还是头一次知道原来到研究所读研要先去国科大读一年,那其实也挺充实的嘛!对滨海研究所的印象就是环境好,没别的毕竟就吃了个饭,不过那个地方应该才刚建成,估计都没老师在哪,也没见着实验室,不知道是做什么研究的。

总体而言,广州环境好,研究所资源丰富,是个沉下心来读研的好去处。

啟亮:广州地化所的研学之旅让我获得了丰富知识和深刻体验。亲身参观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让我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对地球化学有了更深认识。大师们的讲座让我了解前沿知识,激发学术兴趣。科研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展现了地球化学的活力和创新力。这次研学之旅让我明白地球化学的重要性,揭示地球起源、理解自然界的过程。感谢广州地化所的接待,珍藏这宝贵经历,期待对未来学习和发展有积极影响。我将坚定追求知识,探索地球化学奥秘,为其发展和人类的理解做贡献。

方奕添:这是二四年初的故事,这是癸卯年末的故事,这是冬天却身着短袖的故事,这是有着许多第一次的故事。

第一次来到岭南,第一次参观研究所,第一次走进中科院,第一次深入了解地球化学。这些第一次,属于这一程。

这一程,从武汉到广州,从天河到南沙。这一程,从元素到核素,从无机到有机。这一程,从矿物到矿床,从滨海到大洋。这一程,走在化学的路,唱响地球的歌。

正如林老师所言,地球化学所解决的,是人类的终极问题:是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是我们到哪里去的问题,是告诉自己我们是谁的问题。问题流出山岗,汇入大海,地球画卷徐徐展开,交由我们去解答。

师聚晨:此次中科院之行是一个不错的体验,在这里增长了我的见识,对中科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听了几位研究员的报告对我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在这里我也了解了广州的民俗文化,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在课本里得不到的东西,虽然时间短暂,但我也感受到了中科院的热情招待,十分感谢他们,在这忙碌的两天里,我也体会到了实践的快乐,参观实验室我对科研有了更深的认知,收货累累,此次活动必定印象深刻,最后我希望这次走进中科院能够对我以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贺俊辉:虽然为期两天的广州之旅结束了,但是意犹未尽……

食在羊城。这里不仅有早茶的叹茶文化,还有正宗的汉族传统小吃肠粉。每次吃饭,都必备一汤。宁可菜无食,不可食无汤。饭前喝汤,苗条健康。

玩在花城。这里四季常青,风光旖丽,繁花盛开。走在珠江新城的路上,高楼林立映天辉,看着不远处的小蛮腰,赏珠江灯光秀。这里历史悠久,有公元前的南越王宫和南越王墓遗址;也有我国近代国父孙中山先生铜像与中山纪念堂。

学在岭南。在广州地化所,我们参观了国之重器,地学重器的多台实验仪器设备;听取了不同研究方面的大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在南沙,我们看到了港粤澳大湾区地理中心的蓬勃发展,也感受到了大湾区无限的活力。

在广州,吃好,玩好,学好,不虚此行。

 

 

上一条:【走进中科院】2024年“走进中科院”——北京小分队

下一条:【联合培养年会】李四光学院2023 年“科教结合 协同育人”工作研讨会顺利召开